最近,中国人民大学[微博]举行了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的面试测试。记者了解到,参加自主招生和圆梦计划面试的考生有800多人,面试中考[微博]生不能透露个人信息。面试题目五花八门,有家长[微博]质疑“考实验”“逛博物馆”面试环节对农村考生不公,招办人员现场作了解释。(6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自主招生向农村考生倾斜无疑是好政策,也是形势所然。但问题却来了,城市考生和农村考生学习和生活经历差异化很大,但到招生考试时,却面临着相同的考题。在面临“考实验”“逛博物馆”等时,无疑农村考生不占优势,单纯的成绩比较也很难说明问题。但问题是,对于这类问题的处理,岂能是打分时考虑相关的因素,以及通过分数奖励就能解决的?正如专家所言,考题对农村和城市相互均衡的局面就是,问题很难深入,既难以考出农村考生的能力也难以考出城市考生的水平。
其实,对于这一局面更合理的解决之法,应该是完善自主招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城市和农村的考生考不同的卷子,面试不同的内容。其实,这一做法在国外十分普遍,以美国高校招生为例,其涉及的评价指标竟然有十几项,其中就包括地区教育之间的差异,家庭生活环境的考量,等等。这样情况下,自主招生考试的试题也就越发合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也就愈加准确。于是乎,在这一情况下,大学再在政策上倾斜农村考生,那么,农村考生的录取率也就提高了,对农村考生“教育平权”的效果才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