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招生网首页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远程教育职业培训

导语

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招工作正在陆续开展,在此期间,考生和家长可能会收到一些非正规渠道发布的招生录取信息。中国114招生网 小编在此归纳了往年存在的一些招生诈骗现象,提醒考生和家长勿被虚假招生信息欺诈蒙蔽。

打“军校”招生幌子诈骗

现象:近几年,社会上有些不法人员,慌称掌握有军事院校或国防生“内部招生指标”,向考生家长诈取钱财,公安部门已破获多起诈骗案件。

提醒:一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和各省市招生办都可以直接查到,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二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缴纳费用即可办理入学的谎言不可信。三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有明确的录取时限,考生所在省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工作也一并结束。即使有的院校计划没有完成,也不存在“补录”的情况。如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有人声称组织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录取,肯定是诈骗行为。

遇到上述情况,考试和家长要及时向当地招生部门,省军区招生办和有关院校反映,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

打“补录”旗号行骗

现象:一些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声称“考生只要交钱,就能被录取”。

提醒:招生学校在招考、录取期间都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各省市招生政策,全面执行并推进“阳光工程”,严格执行“十公开”、“六不准”、“十严禁”等招生纪律要求。如果有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院校会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开向考试征集志愿进行补录。补录院校及专业的信息会通过正规途径向考生统一发布。任何团体或个人都无法通过交钱占有“补录”名额。

录取期间,考生可以登录当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网站查询到自己的录取信息。

鼓吹“有内部关系”招生诈骗

现象:不法分子和中介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等幌子,虚构与招生部门的亲切关系,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利用考生和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实行诈骗。

提醒:教育部严格控制各省招生计划,要求不得违反规定和程序进行“点招”。省级招办和高校也严格按照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录取均按照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级招办电脑程序会自动检索考生志愿,根据分数由高到低排序,并按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试,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

遇到上述情况,家长可通过正规渠道咨询,尤其提醒未达到相关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要及时关注当地省级招生部门公布的权威征集志愿信息,抓住征集志愿机会,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轻信谣言。

伪造录取通知书行骗

现象: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变招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伪造相关公文,伪装成院校招办的工作人员,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提醒:录取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不可能见面,也不会委托中介机构招生。考生通过当地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网站查询到录取结构后,可耐心等待高校通过“EMS”快递录取。除开相关学习费用外,学校不会向考生收取其他额外费用。有些学校会把银行卡和录取通知书一起邮寄给考生,费用也是存在考生本人名下的银行卡里。

每年的入学费用打入个人账户时,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千万别给对方汇款。

模糊学校名称、资质行骗

现象:招生季到来时,除了家长、考生耳熟能详的大学在各类媒体或现场咨询会宣传各自的培养特色外,一些校名与知名院校相似的“野鸡”大学也卖力宣传,忽悠考生填报。这些学校往往打着“不看高考成绩,进校包拿本科学历文凭”的旗号吸引落榜考生的关注。

提醒:全国各地高校林立,考生和家长要想全面掌握全国高校的信息确实不是件容易事。“野鸡”大学郑是利用这种信息盲区,制造模糊地带,让考生和家长难以辨别真伪。

面对上述情况,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时一定要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对于有招生资质的高校,各省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给考生相关资料或者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考生可以在官方渠道查询到相关信息。

花钱抵分入学诈骗

现象:当每年录取进入尾声时,总有一些“能人”号称可以帮落榜考生花钱上大学。这些不法分子往往抓住家长迫切希望给孩子寻求录取机会的心理,声称可以以钱换分。一些家长因抱着只要交纳一笔巨款,就能买到破格录取机会的幻想,落入“能人”设下的圈套。

提醒:高校录取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任何人都不能违规操纵。各阶段录取尾声时,未录取考生可通过官方渠道及时了解未完成计划院校的征集志愿信息。此时切忌听信社会上所谓的“能人”散布的以分换钱言论,谨防受骗上当。

当遇到自称能办理花钱上学的“能人”时,考生和家长要果断拒绝并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组织骗子在社会上继续行骗。

混淆办学类型蒙骗

现象:近些年,考生除了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校深造这条路外,还可以通过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圆自己的大学梦。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正式抓住部门落榜考生迫切圆梦的心理,过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不同招生类型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这类补习机构的办学等同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为名,蒙骗考生。

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要了解清楚高校类型和培养模式的等问题。正规高校会在其《招生章程》中注明院校的办学地址、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以及最终办法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等重要信息。考生和家长要从正规渠道详细了解,避免落入这类混淆办学类型欺诈行为的圈套。

以特殊类型加分优惠诱骗

现象:“分不够,特长凑。”近些年,每逢招考季,就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助分数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为诱饵,自诩能够通过特殊渠道帮分数不够的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提档录取。

提醒:各省市的招生部门对特殊类型考生的加分政策有着明确规定。教育部也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用来查询考生是否具备招生学校的照顾资格。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报考院校的官方招生网站查询自己是否具备照顾资格。按规定,在录取阶段,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够被录取,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在考生没到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以交钱才给通知书为由行骗

现象:随着各地的招生工作进入录取阶段,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搜集考生的个人信息。在掌握信息后,这些人往往假扮成高校招办工作人员,通过信函或者电话的方式,与考生取得联络。在成功获取考生信任后,不法分子会告知考生在接到录取结果后,要先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才能拿到录取通知书。

提醒:进入录取阶段,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所在地的招生考试官方媒介了解录取时间安排。考生要对自己所处录取批次的录取进程密切关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录取信息后,考生就可以静候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拿到通知书后,考生再按照院校统一要求,在相应时间内办理入学手续、交纳学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