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招生网首页 >> 最新动态 >> 详细信息

论高等教育时代气质的重构

2018/4/25 11:08:00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  

摘要:纵观古今,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主流价值追求。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利益错综复杂的局势,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呈现出的气质有待重新审视和匡正。以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时代气质的内在一致性,并论述了如何重构当代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时代气质

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对每个时期社会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映射。1809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时,高等教育以追求真理、培养独立人格和绅士品格的价值理念,散发着“象牙塔”的超尘气质。随后,从大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高等教育伴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变换着角色定位,从“社区服务站”向着“社会的轴心机构”发生转变。而高等教育在每个时代所彰显出的气质,就是那个时代社会整体风貌的缩影,给那个时代的人们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高等教育从古代到近现代涵养了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绽放出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当代又经历了建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几个阶段,其角色定位及其所显现出的时代气质也不断发生变化。重新审视和建构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从而反哺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自觉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亟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映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国古代社会以“入世”为追求,推崇“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而当时的高等教育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经世治国”接班人的场所。古代的高等教育活动以培养社会精英为主要任务,无论是太学、书院,还是各种类型的私学,皆以国学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能否升学和步入仕途为主要目的。古代高等教育的气质风貌所反映出的,就是当时渴望“一举成名天下知” 的“读书做官”这种社会政治中心思想的主流价值观念。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高等教育的气质也随着欧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发生了改变。“师夷长技以制夷”,京师同文馆肩负着“自强”“求富”的任务,资本主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从维新运动“发展资本主义挽救中国”,到“五四”运动竖起的“科学”“民主”的两面大旗,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追求独立自主,努力摆脱被动落后局面的主流价值追求。而随后开设的天津中西学堂、京师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万木草堂等一批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学堂或书院,也以培养精通“西政”、掌握“西学”的人才为当时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从教育行政到教育制度还是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无一不反映着近代新式学校“教育救国”的时代风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生活一度成为社会的主题,而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主题就是尽可能为政治提供支持,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是当时最具政治理想和热忱的群体。那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适应国家的建设的需要,培养……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准备着随时保卫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1];“向工农开门”的办学方针,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实践环节,也都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

可见,纵观古今,每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当前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思想的解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包容,让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自由度节节攀升。然而,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些混淆视听的观点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和信仰上的迷茫,削弱了社会的共识。受到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各种论调也不同程度地入侵到高等教育的思想文化阵地,使高等教育的气质呈现出焦躁和不安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凝练和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在当下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各种思潮和文化相互碰撞、利益错综复杂的今天,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指引中国人民坚定前行的价值理念,也是对高等教育和各项办学理念的价值引领。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亟待重新审视和匡正,以强化其社会引领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具有内在一致性

正如前文所述,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反映社会风貌,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映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就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不仅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目标确立和功能发挥三个方面,与其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相一致。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是高等教育在一个时代的价值追求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风格气度。因此,重构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会受到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状况与社会发展理念的双重影响。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看,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早已在世界的舞台上成为了“社会轴心”。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系统中最具活力、最能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子系统。如今的高等教育不能被禁锢在“象牙塔”内不顾社会的实然状态,追求纯粹理想化的学理研究;也不能被工具化和附庸化,追求对社会简单被动的应对和服务。高等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精神力量,为社会提供思想和行为模式,以自身的价值追求引领社会不断发展。从社会发展的理念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恰好为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指明了新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执政党提出的目标理想和价值取向,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长远与眼前利益诉求。它是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国家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可见,高等教育价值追求无疑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指导当前社会生活中人的行为方式和观念规范的最主流的观点保持一致。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目的相统一。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根据高等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判断的结果。良好的时代气质,蕴含在现代大学实现教育目的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目的的确立要明确“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并且规定出培养对象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正如德里克·博克所说,大学承担社会责任,或者说大学的社会职责,是任何国家大学存在的目的。[2]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无疑是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受教育者能否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的政治立场,能否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负有重要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何谓“合格的人才”,则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找到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不仅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建设需要的人才在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的要求,还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3]的根本价值观念和终极价值理想,反映了我国当前发展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因此,无论是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确立,还是阶段性目的的把握,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相统一。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的功能相呼应。高等教育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以及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对于个体而言,则具有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促使个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层面的倡导,分别对应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就是要在经济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上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文化上创造引领世界文化潮流的先进文明,社会上形成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同时,每个公民都应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职业道德、传统美德和个人品德,作为做人之道和立世之本。可见,这种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繁荣和个人幸福而在观念层面做出的引导,与高等教育的功能相互呼应。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场所,是整个学校教育环节中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最后一环。高校对于社会的影响和学生的影响都是全面而深刻的。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三个层面的倡导,将有助于高等教育正向功能的发挥。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

重构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只有在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积累获得社会认同后,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才能影响并带动其他社会公民,使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真正发挥出价值引领的作用。

第一,重塑高等教育时代气质内核,需要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等教育时代气质的重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塑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层面的倡导,应反映在高等教育办学的全过程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等方面。

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应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办学的顶层设计,并具体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校办学既要注重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依托优势学科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学府,也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特征。

二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要打造“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网络媒体—校园文化”的联动平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思政课讲授内容和教材建设。特别是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着力向学生传授知识体系、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的同时,以“爱岗敬业之心、平等友善之姿、公平正义之行”以身作则,用自身言行感染学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此外,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以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和主题党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要以鲜活事例感染人, 找准宣传教育同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让教职员工与学生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培养情感认同。学校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将课堂教学内容、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成果、事迹进行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中,通过新媒体策划主流的议题事件或结合热点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关注和积极思考,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扩大共识,加强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并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引领作用,促进文化建设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融合。

三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还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工作实践中,用制度的权威性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一方面,要确保依法治校,通过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系统的政策和法规,将法律意识融入大学治理之中;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和高效的内部管理系统,对师德、师风加强监督管理,对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加强约束,为师生权益提供保障。平等公正的制度环境,能够激发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师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制度环境的保障下,高校的管理、服务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方向指导,机关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指南,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对人态度、办事效率等方面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氛围。在高校内部,要树立校园内“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的意识,坚持内外结合、专兼配合的思路,落实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具体措施,由全体教职员工共负育人之责。[4]

第二,彰显高等教育时代气质风貌,需要创新途径。人们感知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有赖于高等教育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同时,在高等教育的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会因自身散发出的时代气质而塑造出一种形象、形成一种文化场域,辐射并感染社会的其他领域。

高校是先进文化的中心,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点,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质。同时,将理论与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结合,针对师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 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研究成果。[5]要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

高校应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在校内结合本校的历史传统和风格特点,开展专题研究,挖掘、整理学校的发展历史,精心培育学校的价值观念,凝练出一批优秀成果。同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相结合,在知识的传承创新中体现价值追求,实现育人效果。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直面现实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向社会不断推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音乐、舞蹈、纪录片等形式的文化产品,以文化成果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传播。

高校应充分利用虚拟空间传播信息丰富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媒介创新微文化传播载体。一方面,高校应运用网络媒介与家长形成紧密连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间产生共鸣,由影响一个学生到影响一个家庭单元;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的建立,树立和宣传自身形象和理念。通过形象的塑造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育人理念,润物无声地扩大影响力。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6]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队伍的建设当中,把增强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内容。教师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起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此外,高校应面向社会,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平台,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众感知高等教育的时代气质,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

院校推荐更多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网库英才114招生网 - 2023高考-中考-成考-自考-招生-知名招生考试信息门户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5 技术支持:北京网库[ 39.062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5597号